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台灣民眾國際美學素養極高,可以輕鬆認出莫內的《印象・日出》、梵谷的《星空》、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或是野獸派領袖馬諦斯《紅色的和諧》等畫作。
然而,鮮少台灣人認識1920-1940年代活躍的第一代台人藝術家陳澄波、倪蔣懷或郭雪湖。
1920是台灣本土藝文的起飛年代,當蔡培火主張「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在同溫層快速發酵的同時,台人畫家透過筆觸描繪社會觀察、反思與關懷。
就像學霸陳進說的:
「我是台灣人,要畫出台灣風格,而且要比日本人畫得好,才是重要的事!」
2021.10.02-2021.11.28台北市立美術館期間限定「走向世界:台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讓我們從日人重量級老師石川欽一郎開始,重新認識教科書沒交代的台灣現代美術0到1。
策展主題規劃
位於北美館3A展覽室的「走向世界」(英:Worldeard)策展,以畫家自我認同及社會地位翻轉區分為在台日籍畫家/教育者、美術競賽與台灣藝術家、現代性與地方特色、現代女性形象、寫真術興起共5大主題。
入口處提供精美的報紙展區文字介紹及畫家檔案小冊子免費索取。

燙金的小冊子及高級油墨印刷的報紙文宣,就像絢麗吸眼球的電影預告片,令人不自覺加快腳步『走向世界』。
在台日籍畫家/教育者

石川欽一郎 學派
陳澄波、倪蔣懷、陳植棋、李澤藩、藍蔭鼎
鄉原古統 學派
陳進、林阿琴、黃早早、林秋金蓮
鹽月桃甫 學派
許武勇
木下靜涯 學派
蔡雲嚴
石川欽一郎《從圓山神社眺望台北》
淡彩暈染技巧勾勒台北盆地角落,石川雖然只在台灣停留短暫時間(1907-1916、1924-1932)但他的指導學生都是第一代台灣畫家大明星!

過去在畫冊上總以為這是一幅比想像中更大一點的作品,現場欣賞後發現這幅作品真的是迷你尺寸。
鄉原古統《台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
“畫格即是人格,畫家必先修養人格,才能創作好的作品。除了人格,藝術剩下的只有技巧,技巧之事人人都可達成。”
——鄉原古統
以水墨巨幅屏風呈現太魯閣奇岩與湍急溪水,動感線條彷彿讓人聽到水流嘩啦嘩啦,太魯閣的魅力盡收眼底。

鄉原老師主張寫生>臨摹,用心觀察體會再創作。熱情的鄉原老師更是愛徒林阿琴和郭雪湖婚禮上的證婚人呢!
鄉原古統《台北名所繪畫十二景》
任教於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現 中山女中)的鄉原老師,熱愛旅遊,根本台北一日遊最佳代言人!







村上無羅《基隆燃放水燈圖》
構圖運用立體景深技巧,前方遊行隊伍的旗子與遠方橋上小小的旗幟明顯產生對比。

畫作裡中元節遊行隊伍及看熱鬧的民眾大多穿著漢服,但台人男子髮型絲毫不見滿清舊俗剃髮編辮,民眾們穿梭於紅色洋房圓拱式陽台走廊建築群中參與傳統廟會盛事,無疑是日本帝國治理下的台灣街景。
木下靜涯《南國初夏》
這是一幅非常巨大的作品。木下細膩處理植物葉片紋理細節與疊色,紅色、橘色、黃色,南國炙熱的夏天才剛開始喔!

美術競賽與台灣藝術家

小時候總認為這些日本時代的台灣本土藝術家也太前衛!
學經歷不外乎是醫師、老師、律師,還能斜槓投入藝術創作,真是太酷了!
長大後仔細疏理歷史背景及殖民階級後,其實很容易理解。
沒有正規藝術養成學校的日治時期台灣,台灣人唯一可接觸東洋畫(膠彩畫)或西洋畫的途徑只有學業頂尖或生在有錢人家,才有機會前往日本或歐洲留學『適性發展』。
郭雪湖《南街殷賑》
透過描繪大稻埕中元普渡廟會景象,刻意被放大安排至前景的番屋內地みやげ(伴手禮)、大甲帽子、蓬萊名產以及鳳梨、香蕉等南國代表水果,象徵物產富庶的台灣。
廟會市集使用純色布棚遮陽,襯托高彩度的兩側招牌及絢麗的中元普渡旗幟,畫面色階熱鬧而不雜亂。搭配猩紅色廟宇建築及兩側高聳誇張的洋樓,視覺因此聚焦收斂於畫面下方,呈現台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郭雪湖《圓山附近》
“此景濃艷奪目,令人飄然欲醉,更令人興奮不已,於是我靈機一動,面對於我所愛的畫題,開始動筆”
郭雪湖
捕捉心中所愛,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畫家的社群經營「打卡」工程浩大,透過自我風格運用顏料與構圖詮釋畫面,並分享藝術家眼中的圓山地景。


為什麼郭雪湖對圓山附近情有獨鍾?也許是因為圓山神社就是他和阿琴舉辦世紀婚禮的重要地標吧!
郭雪湖《新霽》
清亮綠蔭的樹木及紅橙橙的番茄經雨水洗淨髒污,晶瑩剔透好像翠玉寶石,世界萬物都如雨後天晴般開朗。




林阿琴《南國》
相對於前方暈染處理的草地及後方模糊輪廓的葉子,畫面中間的小鳥似乎是畫家的重點安排,一片靜謐中,隨時都會打破沉默高歌一曲。



「阿琴的作品風格跟郭雪湖好像喔!」其實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講,郭雪湖的老師是蔡雪溪,但後續受到鄉原古統細膩繁複的風格啟發,因此和阿琴可說是師出同源。
值得延伸討論的是女性畫家進入婚姻後的繪畫發展。
千金小姐阿琴婚後生活僅以「放棄夢想、支持先生,遁入家門教養子女」作結,相較名聲大噪的丈夫,阿琴彷彿是條擁有漂亮裝飾的鑽石項鍊,為丈夫錦上添花。
黃靜山《南國之船》




蔡雲嚴《竹林初夏》
彎曲的竹林提供夏日一抹清涼,連小鳥都來這邊乘涼休息片刻。

現代性與地方特色

林玉山很會畫水牛,
還有香蕉、木瓜、林投和椰子樹這類南國特產。
陳澄波很愛畫嘉義公共場域,特別是新式建築和公園。
得到霧峰林家資助旅法的顏水龍,也愛畫公園。
這一切都是因日籍委員對台灣畫壇的期許「期望今後能夠完成其有台灣獨特色彩與熱度的藝術。如同東京有東京、京都有京都、朝鮮有朝鮮各自的鄉土藝術一般」
既然得獎入圍是台人畫家所剩不多的翻轉機會,主題選擇政治正確投其所好是生存法則101。
陳澄波《嘉義遊園地》
現代化都市的標準配備——公園&草地,陳澄波專注於樹木描繪,以魚眼視角勾勒,讓人彷彿透過魔鏡觀看嘉義公園。

陳澄波《新樓》

陳誠波《夏日街景》

林玉山《雙牛圖》

林玉山《故園追憶》
水牛、椰子樹、香蕉樹,審查委員最重視的台灣特色三大元素掌握得淋漓盡致;伸長脖子閉眼的水牛,賦予田園時光一股慵懶。再忙,也要喝個咖啡(大誤)

1935年/ 膠彩。絹

林玉山《曉霜》

陳植棋《真人廟》
被譽為「天才青年畫家」的陳植棋也是石川欽一郎的學生。
如果生命是細而長的話,我寧願短而亮,我嚮往迸發的生命力。
——陳植棋

無法掩飾的爆發力是兩面刃,燃燒小宇宙過頭的結果,就是過勞死。不過最後也是算得償所願,如同流星般耀眼劃過天際,留下狂放濃烈的台灣野獸派筆觸在人間。
顏水龍《蒙特梭利公園》
整個展覽廳最突兀的畫面莫過於穿插在各種台灣特色(廟宇/ 水果/ 水牛)中的這幅歐風畫作。定睛一看,竟是顏水龍早期留法參加沙龍的作品!

熱愛馬賽磚藝術的顏水龍是廣告設計先驅,結束法國學習後回到大阪做廣告設計,再輾轉回到台灣。其名作以太陽花及馬賽磚設計初代「台中太陽堂」餅店視覺與餅盒包裝,雖然因用色及符碼爭議(共產中國象徵)被迫下架銷毀。
但不得不說,就算是十多年前的設計款式,留法藝術家的質感與商業嗅覺確實令人拜服!
現代女性形象

「有責任感的自由戀愛」
女生也要受新式教育、經濟獨立,但閨房之中如果畫家是把妻子作為模特兒,還是會很沙文的側畫營造閨中的含蓄。
想想為了成就郭雪湖而自我放棄的富家千金林阿琴,高等教育、自由戀愛步入婚姻後,父權的枷鎖依舊把她拴緊緊。
陳進《野邊》
連魔鬼細節也完全掌握的精緻,呈現在衣料、金首飾及繡花鞋的精細筆觸上。孩童與婦人在鄉野間愜意嬉戲,共度慵懶的休閒時光。

陳進《悠閒》
無論作品或個人生活完全體現自由解放『新小婦人』的陳靜,細緻奢華勾勒現代女性在私領域的生活樣貌。穿著改良式旗袍,臥榻上綴有元寶亮片及縷金裝飾,淨白且知性的女子聞著薰香看書慵懶度過閒暇時光。

陳進《手風琴》
穿著高跟鞋演奏西洋手風琴的時髦女子,坐在貴妃椅上演奏。「女生也要培養自己的興趣」這很像是陳進想和大眾傳達的新觀念,對事物保留好奇心向未知探索。
比起犧牲夢想成就丈夫的林阿琴,同樣師承鄉原先生的陳進,不但是台灣第一個入選帝展的女畫家,和郭雪湖、林玉山被稱為「台展三少年」出道,直到晚年依舊產出許多精緻質感的作品!





林之助《小閒》
貴公子林之助旅日學畫期間常常在東京森永牛奶糖附設的咖啡廳喝咖啡,就像所有的藝術家一樣,將時髦的咖啡店女店員作為人物畫主角是再理想不過了!
店員圍裙口袋內的點餐單上的戰車標誌,是戰時日本常見的圖樣設計。畫家運用沈穩的藍色和悠哉的店員,積存戰爭期間難得可貴的小閒時光。

楊三郎《持扇婦人像》
“藝術家在自己的每件作品裡,都應該有屬於這張畫的靈魂”——楊三郎

畫中為身穿旗袍的東方婦人,翹腳搧著羽毛扇,不符合人體工學地傾身探頭斜眼,好像在尋找情人,大概這就是楊三郎所謂的畫魂吧?
陳慧坤《無題》
無需多說,這就是“當代文青OOTD" (Outfit of The Day),碎花翻領洋裝、高跟鞋、書籍,80年前的文青穿搭,現在風華依舊。

蔡雲嚴《男孩節》
藝術家很難逃脫政治黑洞,戰爭期間畫家營生題材更需聚焦帝國權威與軍事彰顯。師承木下靜涯的蔡雲嚴,細膩描繪男孩節當天,男孩拖著日本象徵祝賀意向的鯉魚玩具,身穿旗袍的母親表情嚴肅拿著一只玩具飛機。
諷刺的是,1943年飛機上畫的是日本國旗,1945年後飛機變成國民黨黨徽;即使如此努力迎合錯雜的身份認同,膠彩畫(舊稱 東洋畫)本身的存在對於初來乍到的新執政黨而言彷彿芒刺在背。
若要簡單說明《男孩節》對於後代台灣人的歷史意義,大概就是「日本時代的台灣也會慶祝男孩節,畫家為了活下去畫上了帝國旗幟與戰爭飛機,但後來又因政治不正確遭清算」。




寫真術興起 彭瑞麟、鄧南光、林壽鎰


彭瑞麟,金漆技法,寫真研究所
也許石川欽一郎早已看透他的繪畫極限?
總之,彭瑞麟到日本後專攻攝影,作品多以家鄉新竹風景及原住民人像為主題。學成回台開設寫真館、寫真研究所,還和因戰爭流放台灣的越南皇室交好。
戰爭期間政府明定禁用金銀創作,但絲毫無法消退他對漆金技法顯影的熱情,以《太魯閣之女》(金漆版)入選日本寫真美術展。

“為完成獨一無二的技術,決忍受一切困難” ——彭瑞麟







鄧南光,萊卡相機,太平町
來自新竹北埔家境尚稱舒適的鄧南光,有著昂貴時尚的興趣『攝影』,在日本唸經濟學的學生時期就隨身配帶奢侈的相機。
受到蒙太奇、實體印象的新興寫真構圖美學影響下,鄧南光最知名的作品即為台北太平町的snap shot街拍。

林壽鎰,男扮女裝,新奇拍攝
家世背景完全無法與彭瑞麟或鄧南光相提並論,出身清貧的林壽鎰小時候是寫真館學徒,考上日本寫真株式會社後,才正式學習專業寫真師技術。擅長提供各種新奇拍攝體驗及視覺效果呈現。



最後,你需要適時結束參觀

這次的台灣第一代畫家特展集結各種神奇寶貝,如果一口氣馬不停蹄戰鬥式硬看,一定會資訊爆炸消化不良,無法體會實體看展帶來的美好體驗。
因此米飛建議可事先挑選自己最有興趣了解的主題或畫作,在展覽叢林中規劃適合自己的最佳路徑,沒有一定要跟著策展人的順序照單全收喔!
別忘了,隨時可喊停,美術館中間有充足的椅子,在已經精神出走的狀態下,記得「坐充」休息片刻,慢下腳步享受當下。
「走向世界」特展資訊|網站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台北市立美術館 3A展覽室)
日期:2021.10.2 – 2021.11.28
時間:週二~週五&週日 9:30-17:30、週六 9:30-20:30 (週一休館)
門票:全票NT30
我們看展去
所有文章內容/圖片未經創作者同意禁止複製/轉載重新編輯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