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PD這次綁架(?)車勝元、柳海真和孫浩俊到疫情期間的世外桃源無人島—竹窟島拍攝《一日三餐:漁村篇》求生日記,不料小船到達無人島時竟然下起大雨……
機智的大廚『車嬸』車勝元立刻提議「下雨了,午餐就吃麵疙瘩吧!」
從陸地帶來的食物只有醃泡菜用的白菜,絕望的煮婦車嬸甚至向羅PD獻計不如就改拍「一日三餐庭園篇」吧!
下雨天就要吃麵疙瘩,這個看似烙印在韓國人(特別是南韓)飲食記憶已久的食物歷史其實是誕生於韓戰期間美援麵粉的副產品。常見的韓式麵疙瘩是用昆布&鯷魚乾熬製的高湯,加入櫛瓜、洋蔥等隨手可得的蔬菜煮成麵疙瘩湯,最後配上發酵聖品泡菜就是簡單而療癒的雨天專屬美食。
不同於受困無人島物資缺乏的車嬸,米飛結合麵疙瘩與大醬湯的料理特點,為你盛上一碗暖心的豬肉大醬麵疙瘩,手揉麵疙瘩薄而有嚼勁、微辣的大醬湯隱隱刺激食慾,夏日的雨天晚餐不妨試試。

韓式豬肉大醬麵疙瘩(2人份)
〈麵疙瘩主要材料〉
中筋麵粉 500g
水 220ml
〈豬肉大醬湯主要材料〉
帶皮豬五花厚肉片 200g(薄片豬五花亦可)
小黃瓜 半條(櫛瓜亦可)
黃豆芽 100g
蒜頭 5瓣
水1000ml
韓國大醬 3大匙
韓國辣醬 1茶匙
韓國細辣椒粉 1大匙
紅辣椒 半根
蔥花 適量(裝飾用)
只需要水和麵粉 不需技巧的麵疙瘩
像車嬸一樣隨心所欲製作麵團
準備一個料理盆將中筋麵粉(500g)和水(220ml)攪拌均勻,將麵團揉到不黏手約5分鐘。



剛揉合的黏手麵團(左圖)和揉5分鐘後不黏手的麵團(右圖)
用保鮮膜將麵團蓋起來靜置30分鐘,這段等待時間可以來準備大醬湯材料。



米飛試過高筋麵粉版本的麵疙瘩,除了比較難揉之外,高筋麵粉做出來的麵疙瘩片更有筋道嚼勁,喜歡的煮夫煮婦也能試試看。
大醬湯的美味秘訣 澱粉水和豬五花
造王者澱粉水
韓國婆婆媽媽們都知道大醬湯要煮的好吃就是要用洗米水去煮。雖說不清楚科學原理但大醬遇上洗米的澱粉水後,就是會變得更濃郁柔和,這就是代代相傳的飲食記憶吧!
既然大醬需要洗米水才能成為湯品王將,那麼將新鮮現做的麵疙瘩直接丟進大醬湯內理論上也是在合理也不過的湯品造王者!
因此這次米飛直接用一般的水煮大醬湯,最後直接把麵疙瘩丟進大醬湯裡煮熟,果然超乎期待變成一鍋濃郁美味的韓式麵疙瘩。
鮮味來源 乾煎豬五花
在米飛廚房裡絕對找不到的調味料就是MSG味素(好啦,泡麵除外!)
其實煮婦米飛很難理解台灣婆婆媽媽為什麼這麼喜歡用康寶雞湯塊/鮮味炒手/烹大師這類MSG來調味,畢竟只要調整一下料理程序多花一點心思,不用這些人工調味料也能快速煮出瞬間見鍋底的美味湯品。
首先加熱鑄鐵鍋(不需加油)放入帶皮厚切豬五花(200g)將雙面煎至微金黃上色,


這時鍋內溫度很燙,正好可以依序加入水(1000ml)、韓國大醬(3大匙)、韓國辣醬(1茶匙)小火攪拌慢慢煮,放輕鬆調整料理節奏處理蔬菜



把黃豆芽(100g)挑除根部保留銀白和黃豆芽處、蒜頭(5瓣)剝皮切成蒜末、小黃瓜(半條)洗乾淨切成薄片、紅辣椒(半根)和青蔥(適量)切成小段備用,

將所有蔬菜(小黃瓜、黃豆芽)&辛香料(蒜末、細辣椒粉1大匙)加入大醬湯中繼續熬煮,接下來剛好麵疙瘩麵團靜置完畢,可以來下麵疙瘩囉!



除了小黃瓜/櫛瓜/黃豆芽,青江菜和蘑菇也很適合煮進大醬麵疙瘩湯裡喔!
不疾不徐=麵疙瘩道
許多新手煮夫煮婦面對麵條總是急躁、覺得時間掌握不好就會糊掉;也因此米飛曾經聽過老人家說「喜歡吃麵的人一定性情急躁」。
雖然都是麵粉製品,但麵疙瘩有一個麵條永遠都無法取代的魅力——久煮不爛!
所以就算是慢慢龜也能輕鬆掌握用自己的步調做出韓式豬肉大醬麵疙瘩。
首先先拿出一小塊麵團(以自己雙手方便掌握為主),然後稍微拉扯張開麵團、用拇指跟食指輔助掰開一小片一小片薄薄的麵片丟入小火煨煮的豬肉大醬湯中,期間稍微用湯匙稍微攪拌一下鍋子就可以囉!
下完當天想吃的麵疙瘩量後,加入紅辣椒和蔥花,無論多少都能吃到一滴不剩的豬肉大醬麵疙瘩就完成囉!


若有剩下的麵疙瘩麵團可以放在塑膠容器內放冰箱保存,一週內吃完即可。
如果你也跟米飛一樣,個性慢吞吞又無法一心兩用,相信你一定會愛上這款韓式麵疙瘩料理。
下雨天的時候,除了泡麵你也來試試看這款夏天也能吃到不用洗碗的韓式豬肉大醬麵疙瘩吧!



麵粉食譜
所有文章內容/圖片未經創作者同意禁止複製/轉載重新編輯上傳!
2則留言 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