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米飛一直覺得醫療保險雖然很早以前在歐洲就已經興起,東傳來到亞洲社會之後,直到2018年的台灣,似乎觀念以及操作方式,並沒有隨著時代進步太多。→美其名被歸類為金融保險,聽起來似乎有種科技的蓋世感,但仔細爬梳發現根本是傳統產業吧!
在谷歌大神的統領下,打一下熱搜關鍵字,就應該要可以得到「答案」才對的懶人包時代;弔詭的是,台灣現行各大保險公司,都沒有任何一間願意好好地在保險公司官方網站清清楚楚地列明白到底各項證明的用途以及申請途徑為何?導致客人買了商品不知道怎麼使用!→就連24小時的客服中心,也都形同虛設,就像電話答錄機一樣,客人打電話進去,要等超~~~~~~~~~~~久之外,得到的答案大概就是:
(超級有禮貌的人音)「好的,我把您的問題記錄下來,請業務員跟您聯繫辦理」→接著大家就去騷擾聯繫業務員,要是業務員沒有24小時ON CALL接電話的奴性習慣,還會接到責難。
大家不覺得很奇怪嗎??????????????? 如果用商品來想整件事情:
你買了一個好商品,要啟動這個商品的時候,打電話進去售後服務中心,結果,他不但不教你怎麼用,反而叫你打電話給櫃姐,叫櫃姐教你用,幫你跑流程?????
HELLO!!!!! 如果你問谷歌大神業務員的定義,神會說:「業務意指某種有目的的工作或工作項目,業務也是業務員、業務人員的簡稱,是指一群專門做銷售、行銷的工作者,負責將公司之產品或服務銷售給客戶。」
所以,如果業務員沒有做售後服務,其實,你本來也不可以怪他。因為,他的工作定義,本來就是銷售、行銷。你應該要怪的是:
為什麼這些保險公司,都奴化業務員,一個人要身兼多職,沒有底薪,每天過著沒日沒夜的生活;然後,這些保險公司,用人情倫理情感勒索保險業務員,理所當然地植入「客戶服務為上」的觀念給業務員以及客戶,然後,最賺錢的保險公司,連一個專門的理賠服務團隊都不用成立呢?!→省摳摳好開心啊!
扯遠了,米飛今天要教大家的事其實是一個很簡單但很多人忽略的保險公司大解密!!!!!
先講一個非常簡單但重要的觀念給大家:
醫療收據正本,有兩個用途:一是拿來請領實支實付商業醫療保險、一是拿來每年5月份的時候可以跟國稅局報稅抵用的。
米飛都會提醒大家可以主動在理賠申請書上,直接勾選「差額給付證明」,如果有超過實支實付住院醫療的部分,保險公司沒有理賠的金額,可以拿去報稅使用。
那麼,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狀況,差額給付證明真的可以幫你理賠全壘打!
Q: 我有兩間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醫療(簡單來說,就是兩間保險公司都要看正本收據才可以理賠),可是收據正本只有一份,要怎麼辦?
~EASY PEASY LEMON SQUEEZY~
簡單啊,首先,診斷證明書要申請2份,然後,把診斷證明書1號以及收據正本提供給A保險公司同時申請差額給付證明。
再來,將診斷證明書2號以及差額給付證明(視同正本收據)提供給B保險公司,把原本可以賠但因為超過投保額度的項目(例如:手術麻醉費、醫療雜項材料費用)賠完。一般來說,比較好有競爭力的保險公司設計出來的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都可以選擇日額(定額)給付或是依據收據內容在投保限額內實支實付,所以,如果說差額給付證明金額小於日額(定額)給付,保險公司不會坑你,會賠給你日額。→但記得要跟保險公司要回你的差額給付證明,還可以拿去報稅抵用!
在沒證據沒立場就不得為真的科學(?)方法論時代,我們來看看案例分析:
委託人:C女士
委託事件:因卵巢內膜異位瘤於2018年3月25日住院行達文西手術治療,於2018年3月28日出院,住院期間總花費NT267,460。
委託人所擁有的醫療保障: X國人壽的個人險住院醫療(實支實付)以及X邦人壽的團險住院醫療(實支實付),兩間保險公司都是要求要看正本收據才可請領實支實付醫療,不然僅可就診斷書所載明之住院天數賠付日額理賠金。
首先,我們要先恭喜C女士,除了個人規劃的住院醫療之外,C女士的先生所任職的良心企業,有讓眷屬可以用非常便宜的價格,投保團體保險住院醫療(實支實付)。C女士先生的公司人資在得知C女士選擇以達文西手術來做治療的時候,就已經提醒C女士:
記得診斷書跟正本收據都給X國人壽,然後同時申請差額給付證明;再拿診斷證明書(正本)以及差額給付證明,來申請X邦人壽的團險理賠。
大家都知道,達文西手術不是甚麼便宜普及化的醫療行為,它是一個昂貴但副作用相對小的新型手術方式。即使是有錢人,如果有保險,也會想盡辦法避開全額自己買單的!
C女士的X國人壽個人險住院實支實付醫療,理賠金額為NT65,355;X國人壽開立了一張還有剩下的金額NT202,105沒有賠付的差額給付證明給C女士。
C女士拿這診斷書(正本)以及X國人壽提供的差額給付證明給X邦保險公司申請團體保險理賠。但是,X邦人壽卻要求補文件,因為:
X國人壽制式的差額給付證明,只有列出收據總額、理賠金額、未賠付的金額;並沒有同時提供C女士當初付進去的收據資料影本!
這時候,米飛打了通電話到X國人壽的客服中心、理賠中心,問了2個禮拜,X國人壽表示:
我們制式的差額給付證明就是這樣!→意思是,我沒打算要幫客戶的意思
C女士大病初癒,又遇到這樣的鳥事,當然覺得莫名其妙氣毛十分不爽! 但米飛理清楚兩間保險公司所需要的資料之後,直接幫C女士詢問X邦保險公司:「如果C女士可以提供出來她自己留底的收據電子檔,請問可否接受呢?」
X邦保險公司不虧為台灣排名前三名的保險公司,二話不說就表示:
沒問題,因為,我們需要看收據是要知道到底手術費跟醫療雜項費用究竟是如何,這樣才有辦法把沒有賠完的部分,依據條款限額繼續賠付給C女士。
接下來的流程與速度是順暢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C女士提供自己留底的收據電子檔→X邦人壽依住院病房費、手術費、醫療雜項費用的限額,做了最高賠付NT74,136→經過兩間保險公司輪番上陣給付,C女士成功回收了60%的醫療費用(當然,如果C女士還有額外規劃到定額給付的手術險、住院日額型醫療加強的話,可以轉嫁給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當然就會更高了喔)
《米飛辯護士的每日碎碎念:以稅法的角度切入,標準扣除額允許每一個報稅以及被撫養的人,可以每年固定扣除NT24,000的保險費,某種角度,是鼓勵台灣人多多自己規劃商業醫療險彌補健保與醫療花費的鴻溝。所以,這NT24,000的保費保障,根本可以想成是國家送給你消費券,你自己去找你喜歡的保險公司規劃,不用白不用! 差額給付證明,則是更進一步地體貼了國民,在罹病遭難治療之餘,可以少對國家已經可憐到不行的稅收盡點心意!》
10則留言 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