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UB鑄鐵鍋)韓國【清燉一隻雞】 一起吃飯吧!

清燉雞是朝鮮時代人們在夏天三伏日「以熱治熱」的節氣料理。

當時人蔘並沒有如此容易取得,因此大部分的做法是將還沒分泌賀爾蒙的幼雞剖開,塞入糯米後縫起來,再將整隻雞和蒜頭一起燉煮作為夏日食補。

米飛特別選用飼養45天內的Costco春雞並參考白種元老師的簡易食譜,重現這道連高尚兩班貴族也愛吃的清燉雞料理。

用大蒜、青蔥、洋蔥燉煮的一隻雞,吃之前將新鮮韭菜鋪在雞身上,再沖下滾燙的雞湯。

沾點鹽巴送入口再喝口熱騰騰清澈的湯,最後加入白飯製成粥或放入麵條作為湯麵,溫暖地滿足脾胃,讓我們一起吃飯吧!

米飛特調【菊花甜橙熱紅酒mulled wine】香料、糖與耶誕節

大家都相信早於西元2世紀,「捨不得浪費一滴酒」的羅馬人以香料和花草作為甜味劑發明了熱紅酒並隨著帝國擴張帶動飲品風潮。

中世紀歐洲最時尚炫砲的飲品莫過於熱紅酒,然而,但並非人人都能夠取得這樣甜蜜的香料藥草酒。

「只有當具有甜味的物質價格夠低,且產量充足到人們每一餐都不禁念及它時,特定菜餚與特定甜味間的關係才能牢繫」

作為飲食儀式,人們總是會特地攝取「不尋常」的食物,作為時間單位區分並凝聚社群關係。

八角、綠豆蔻、肉桂、砂糖和紅酒,香料和水果在葡萄酒裡低溫烹煮,恩~這就是聖誕節的味道。

甜紅酒微醺熬煮【茶花女糖漬栗子marron glacé】為愛高舉乾杯

法國文豪小仲馬筆下《茶花女》女主角瑪格麗特(Marguerite Gautier)最喜歡的點心就是糖漬栗子(法:marron glacé)。

貴族恩客為了討好巴黎最美交際花,總是絡繹不絕奉上一顆顆裹滿砂糖糖漿熬煮的高級甜點糖漬栗子取悅瑪格麗特。

讓茶花女徹底任性一回吧!
將最愛的糖漬栗子,泡入甜紅酒熬製。讓我們為愛乾杯!唯有醇酒才能炙熱深情的吻。

台南美術二館旁【福記肉圓】嚐一口富人『甜』點心

對新竹出生的竹科太太米飛而言,肉圓是油炸的粉紅色究極體。

白胖胖的半透明皮包覆粉色紅糟肉,經高溫油炸後再淋上醬油膏與粉紅色甜辣醬,由裡到外的“pinky”形象就是米飛認知中的肉圓。

更重要的是,肉圓是鹹的!即使淋上粉色甜辣醬,肉圓並不會有甜甜的滋味冒出來;總之,米飛都是如此向外國朋友介紹台灣肉圓,一直到嫁給來自台南的半獸人先生,米飛才重新認識肉圓的多元樣貌。

(2級警戒期間)林百貨【林珈琲HAYASHI CAFE】老派約會首選

無論昭和時代還是令和時代,林百貨5樓就是時髦的珈琲館。打起陽傘、套上碎花洋裝、蹬著皮鞋,來珈琲館吃點心喝茶是摩登女孩的生活儀式。

玻璃窗花圖案的托盤,乘載台南的前世今生,

純黑咖啡、布丁、翻轉椪糖和麵茶,台南媳婦米飛最喜歡來【林珈琲】喝下午茶。

疫情期間暫時不供應咖哩蛋包飯與部分甜點,但光是不需隔板坐在天鵝絨復古沙發啜飲咖啡度過慵懶南國午後時光,就足以令人稱羨。

比起隨處可見的星巴克,週末小約會我總是選擇無可取代的林珈琲。

台南開基玉皇宮【打魯麵】喜訊傳遞的生活儀式

竹科太太每次陪半獸人先生回台南蛋黃區老家『觀光』時,總是看到國華街上圍繞著【阿婆魯麵】的觀光客人龍,頂著炙熱的南國太陽排隊等吃魯麵,每每好奇探頭想跟著排隊卻被屢次遭半獸人先生阻止。

因為,對於台南蛋黃區的居民而言,「自己買魯麵吃」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追問原因都無法得到合理的考究與解釋。

半獸人先生不諳人文歷史說不明白箇中原因,倒是某次米飛讀了「台菜復興大使」黃婉玲撰寫的《淺談古早味》,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台南人覺得花錢去店內吃魯麵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飛利浦電子鍋【蚵仔蛤蜊海鮮粥】『葡萄牙牡蠣』原鄉底加啦!

都是四面臨海的海島型國家,日本牡蠣和台灣蚵仔無論體型或味道卻渾然不同。

日本人說牡蠣是「海中的牛奶」,生食吸入真的無比清甜鮮美;但台灣的蚵仔明明也是牡蠣,但卻無法像日本牡蠣一樣當牛奶喝,反倒適合料理加工做成蚵仔煎、蚵仔麵線或海產粥。而這一切真的只是因為台灣海域不夠冷養不出手掌大的生食等級牡蠣嗎?

最近恰好回顧《關鍵評論網》2016年討論太平洋牡蠣與葡萄牙牡蠣的文章,煮婦米飛赫然發現原來台灣蚵仔其實就像醜小鴨一樣長久以來被誤置分類,甚者,藉由DNA barcoding及分子親緣演算法證實台灣蚵仔根本就是在歐洲幾乎滅絕的『葡萄牙牡蠣』品種原鄉啊!

既然台灣牡蠣煮熟更好吃,這次就用米飛媽賞賜的布袋牡蠣煲一鍋鎖住海味的蚵仔蛤蜊海鮮粥吧!

不同於南部媽媽慣用的鹹粥「類泡飯」料理法,懶煮婦米飛依舊戀棧飛利浦電子鍋的「煮粥」功能,只要事先處理蚵仔和蛤蜊,海鮮粥也能煮的輕鬆優雅!

《請回答1988》善宇媽媽唯一擅長【黃瓜泡菜】醃漬技巧

《請回答1988》雙門洞的寡婦善宇媽媽做飯極難吃是鄰里皆知的公開秘密,體貼的善宇總是稱讚媽媽的菜做得超好吃,從巨鹹的蛋煎火腿到詭譎味道的咖哩,善宇都為了不傷媽媽的心總是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當善宇媽媽開始喊隔壁『鳳凰堂』老闆“歐爸”時,不知道是善宇媽媽真的很會做黃瓜泡菜?還是愛情滋潤了長久枯萎的心?

總之,今天餐桌上的黃瓜泡菜讓資優生善宇發自內心瞳孔地震尖叫:「媽~這真的超級好吃啦!真的啦!」

但是,如果你以為黃瓜泡菜是什麼千年傳統醃漬品,那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我們熟悉的韓國辣味泡菜左不過百餘年歷史呦!

(烘焙筆記)日本原創【紅豆麵包】菓子、酒種麴菌和パン的fusion

1543年葡萄牙人的船首次漂流到日本種子島,除了導入天主教信仰,還傳授了麵包的製法;日文パン(pan)就是源自自葡萄牙語麵包(pão),而這種叫法當然也隨著日本帝國的殖民傳到韓國及台灣。

但是你知道嗎?即使明治時期的日本人也吃不慣又乾又硬的麵包,其存在價值只因方便攜帶且不容易腐敗而成為軍糧首選。

一直到1874年位於東京銀座的「文明堂」(後來改名「木村屋」)推出以酒種麴菌發酵並在麵包中包入和菓子紅豆內餡的劃時代折衷點心——紅豆麵包,日本味蕾才開始真正張開嘴巴接受麵包。隨著販售給周邊築地海軍學校及其他機構,木村屋成為日本紅豆麵包鼻祖!

米飛這次機智使用奶油餐包配方,微調麵團重量,讓我們一起咬一口邁向開化的文明紅豆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