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山東麵館鹹味炸醬麵,米飛更喜歡口感意外Q彈、久放也不容易爛掉的鹹甜韓式炸醬麵。拿起筷子,用力將炸醬與麵條拌勻,夾起一片辣紅泡菜大口吸入,啊,這就是澱粉帶來的極致滿足!
炸醬麵的好朋友通常是糖醋肉、麵包蝦或乾燒蝦,偶爾貪心點個海鮮麵更是大滿足,這些「變種」韓式中華料理,更是米飛每次造訪首爾必吃清單之一。
無奈台灣很少像樣的『韓國中餐廳』,大多從炸雞到泡菜鍋通包的綜合韓式料理店,餐點搭配根本一點都不「韓」。
最近恰好在韓國食品材料行看到韓國不倒翁韓式炸醬塊,迫不及待回到廚房炒料!
熱鍋重油炒一鍋漆黑油亮的濃稠炸醬,宵夜時段最邪惡的香氣,莫過於熱騰騰剛淋上醬汁的韓式炸醬麵。

韓式炸醬麵 (2人份)
〈主要材料〉
洋蔥 1顆
「本草豬」豬絞肉 360g
costco澳洲大蔥 200g
砂糖 50g
醬油 70ml
橄欖油 150ml
韓國不倒翁炸醬料理塊 4塊
水 500ml
※以上炸醬份量大約6~8人份
〈搭配材料〉
讚岐烏龍麵麵條 2束
小黃瓜 1條
韓國細辣椒粉 依個人口味
韓式炸醬料理步驟
比起傳統韓國中餐廚師從春醬開炒,米飛這次使用偷吃步「不倒翁炸醬料理塊」。不但料理過程超容易,也不用擔心多出來的春醬保存問題!
炸醬塊外型和常見的日本咖哩塊一樣,更貼心的是這款炸醬塊採取獨立小包裝,
#1炒蔥油
澳洲大蔥(200g)切成蔥末,倒入橄欖油(150ml)炒至蔥末呈現黃橙色,


加入切碎的洋蔥(1顆)拌炒5分鐘至洋蔥變成半透明並釋放甜甜的氣味,

#2 加入砂糖和豬絞肉
將火力調節為中火,倒入砂糖(50g)和豬絞肉(360g),


以蔥油適度炒到豬絞肉熟透微微有點炙燒的香味,


米飛曾實驗以雞絞肉取代豬絞肉,雞胸肉果然無法與豬肉油脂的美味相提並論,因此吃炸醬麵就別糾結減油/減醣/減脂了!
#3 加入醬油、不倒翁炸醬塊與水
醬油(70ml)沿著鍋壁熗下,快速翻炒絞肉至均勻上色,

接下來放入不倒翁炸醬料理塊(4小塊)和水(500ml)均勻溶解料理塊,


最後讓整鍋炸醬煮滾後轉小火,蓋鍋蓋煮5~10分鐘,
這時候可試味道,若覺得不夠甜的煮夫煮夫,可以自行加糖或鹽巴微調風味,靠舌尖記憶還原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萬能韓式炸醬!


油亮漆黑的韓式炸醬甚至能映出倒影,雖然熱量驚人但是十足的美味喔!

炸醬可鋪平讓油脂包覆表層放在乾淨保鮮盒中,冷藏保存2週內吃完。
Q彈麵條或香米飯 兩樣都美味
先吃麵
韓國中餐廳都選用新鮮製作的手工「生麵」,在台灣很難買到一模ㄧ樣的生麵麵條,因此米飛使用讚岐烏龍麵(乾的)取代傳統生麵。

將讚岐烏龍麵(2束)加入沸水中煮5分鐘(或自己喜歡的硬度),瀝乾煮麵水直接呈入碗裡趁熱淋上一大勺炸醬,最後放一搓小黃瓜絲在中間,完成!

絢麗地拿起筷子順時鐘劃圈讓每根麵條吸飽醬汁,不顧一切暴風吸入麵條,甜甜鹹鹹的炸醬搭配解膩的小黃瓜,撒一點韓國辣椒粉更是大人的滋味,一下子吃到一滴不剩、幾乎不用洗碗囉!


再炒飯
萬能韓式炸醬拿來做炸醬飯也是一絕!
平底鍋(不需加油)加入白飯和適量韓式炸醬(依自己喜好斟酌)均勻拌炒至米飯完美吸收炸醬,口感稍微偏濕。


再鋪上事先做好的蛋包和青江菜,韓國小朋友為之瘋狂的炸醬蛋包飯就完成囉!
半熟蛋包配著火焰炒過的炸醬飯,吃了包準你快樂地搖搖屁股整盤吃光光喔!
濟物浦、共和春、炸醬麵
1960-1970年代韓國推行麵食獎勵運動,炸醬麵普及成為外賣餐點中的熱門品項,是每日銷售700萬碗+國民料理。不過,其實炸醬麵飄洋過海到韓國落地生根的歷史因素並沒有表面風光。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為什麼只有韓國的中餐廳是「山東菜系唯一」?
米飛婆家親戚有位來自中國山東的伯母,這位精通韓文喜歡EXO的「朝鮮族」伯母雖然在台灣顯得特別,但其實山東大部分更早幾代的人都能說韓文,自然的程度大概就像在首爾參雞湯餐廳裡,韓國奶奶熱情用中文稱讚米飛「你很漂亮,要多吃點喔!」。
一直以來米飛總認為這些八、九十歲的韓國長輩能說中文、使用漢字,是幾千年來作為歷代中國附屬國的東亞共同文化圈的展現。
直到更深入認識韓國飲食後,發現『韓國中餐廳』的餐點品項,例如:溜三絲、麵包蝦、炸醬麵都是千篇一律中國山東/北方盛行的料理,不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國城一樣充滿各種不同菜系。
追本朔源,我們還是要認識一下歷史課本沒交代的清朝末年劇情。
病貓清朝也有海外租地?
19世紀末的朝鮮屬於世界帝國秩序的底層。
過去讀歷史教科書,談到清朝末期的高潮不外乎「外國人侵門踏戶瓜分中國」和「慈禧亡國老妖婆」,幾乎無人討論當時清朝如何殖民唯一管得動的附屬國:朝鮮。
自從清朝「久病成良醫」學以致用西方帝國殖民手段並在壬午軍亂(1882年)逮到機會複製貼上應用在朝鮮半島上;當時硬割一塊位於仁川濟物浦5000坪的土地作為清朝的租借地,清朝子民變前仆後繼前往這塊應許地,其中以具地利之便的山東半島移民最多。
這些山東新移民按照家鄉古法製作中國北方口味的炸醬麵,除了自己吃,也有許多碼頭工作的中國工人會去中國城打牙祭。
而19世紀末清朝這段短暫的殖民歷史,卻意外定義朝鮮半島對於「中國菜」的認知。
『山東會館』到『共和春』
然而,炸醬麵在19世紀末的朝鮮半島並沒有太強烈的存在感,直到1948年華僑廚師在「共和春」廚房中將傳統春醬與焦糖醬調和後,現代韓國國民美食炸醬麵才誕生。
共和春是仁川指標性中餐廳,也是目前韓國公認第一個「發明」韓式炸醬麵的餐館。
1908年從山東移居的于希光創立的中式餐館「山東會館」,為了慶祝1911年1月15日辛亥革命成功誕生的中華民國,創辦人將餐廳名稱改為「共和春」,希望中華民國如同春天般充滿新的生命和希望萌芽。
總之,如果沒有那段帝國殖民底層的經歷,朝鮮半島不會有這麼多山東人;炸醬麵也有可能因沒有「跨島」發展的機運。加入焦糖醬的春醬變得更甜,也許冥冥中想掩蓋這段割地借用的帝國殖民歷史吧?

共和春已物換星移,目前餐廳指定為古蹟,成為炸醬麵博物館。
參考資料:《飲食中的朝鮮野史》
韓式炸醬哪裡買?詳細介紹(請點我)

【韓國食品專賣店】店鋪資訊
地址:新竹市北區延平路一段159巷20號
營業時間:週一 ~ 週六 9:00 – 21:00 (週日公休)
電話:03-5215510 (蝦皮線上賣場請點我)
周邊停車:收費停車場 NT30/小時
2則留言 追加